2020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出爐,中國科學家已占12%

Advertisements

全球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科睿唯安今天發布2020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還對入選科學家所在的國家和研究機構的分布進行了統計。“高被引科學家”名單根據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11年期間所發表的高被引論文數量,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21個領域以及跨學科中遴選出6000多名科學家。入榜科學家在過去十年間均發表了多篇高被引論文,被引頻次在Web of Science中位于同學科的前1%,彰顯了他們在同行中的重要學術影響力。(注:Web of Science是全球最大的非出版機構引文索引數據庫。)

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167人入選2020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

中國內地770人次上榜,占比12.1%

高被引科學家所在國家和地區的排名統計中:

美國依然排第一,共有2650人次入選,占名單總數41.5%。盡管高被引科學家數量仍遙遙領先,但美國在名單中的相對份額繼續下降(2019年為44%)。

中國內地上榜人數繼續激增,入選科學家從2019年的636人次(占比10.2%)上升到今年的770人次(占比12.1%)。

澳大利亞研究機構表現繼續走強。作為一個只有2500萬人口的國家,澳大利亞2020年的高被引科學家多達305人次。近年來,澳大利亞研究機構招募了大量的高被引科學家,其本土高被引科學家的人數也在逐年上升。

中科院位列機構榜第二,清華進前十

高被引科學家所在機構的排名統計中:

哈佛大學共有188人次上榜,再度成為世界上高被引科學家人數最多的機構。鄰近的布羅德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學院分別有61人次和53人次入選,三家機構攜手躋身全球領先研究機構名單。

中國科學院入選科學家數量排名全球機構第2位。清華大學入選科學家從排名第19位上升到今年的第9位,一舉躋身前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在2020年排名也進入榜單前列。

此外,歐洲表現可圈可點。德國和荷蘭上榜科學家人數扭轉去年的下降趨勢,在今年有所上升。德國的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在機構排名中仍位列第五,荷蘭的烏得勒支大學和瓦格寧根大學與研究中心分別以27人次和24人次雙雙躋身名單前列。瑞士生物信息學研究所高被引科學家今年增加12人次,排名上升20位。

高被引科學家,跨領域也能稱霸

今年的上榜名單中共有26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包括今年剛剛獲獎的三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德國柏林馬克斯普朗克病原體科學研究所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A. Doudna;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德國加爾興馬克思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所長,同時也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的Reinhard Genzel。

今年的高被引科學家名單還包含66位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得主,他們是科睿唯安基于引文分析遴選出的“諾獎級”的研究人員,也是未來很有潛力獲得諾貝爾獎的學者。

在總共6167名上榜高被引科學家中,3896人次入選21個ESI學科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2493人次入選跨學科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還有一些高被引科學家不止在一個ESI學科領域出現。

在21個ESI學科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中,有9人在3個或3個以上的領域中被評為高被引科學家,他們來自北美、歐洲、亞洲和中東,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的代表。

美國和中國是最重要貢獻者

科睿唯安科學信息研究所高級分析師David Pendlebury表示:“知識競賽最終取決于在人才上的投入。通過衡量研究成果被他人引用的程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甄別和表彰了那些對科研界產生巨大影響的杰出科學家。”

科睿唯安科學事業部高級戰略副總裁Joel Haspel表示: “我們的分析表明,美國和中國是全球論文發表和科學進步的最重要貢獻者。今年的名單展現了兩國在研究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功。美國仍然是世界頭號科研強國。過去20年里,中國在科研領域的積極投入已見成效,發表了很多高被引、高影響力的論文,加強了國際合作,研究成果也已轉化為寶貴的知識產權和科技創新。”(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佘惠敏)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國際新聞☜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

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