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引言
諸葛亮是歷史上的著名謀臣,《三國志》中記載:“諸葛丞相德威遠著,翼戴本國,典戎在外,信感陰陽,誠動天地,重復結盟,廣誠約誓,使東西士民咸共聞知。”有許多文人墨客,都對他推崇備至,唐朝大詩人杜甫,無疑是其中特別突出的一位。
01
雖然歷史上有不少人對諸葛亮歌功頌德,但是,為諸葛亮寫詩最多的人,杜甫要算是一位。在他的一生中,曾經寫下了20多首與諸葛亮相關的詩歌,言辭中都能看出他對諸葛亮的景仰之情。杜甫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唐朝詩人,他也是一個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被稱之為“詩圣”。在他留下的1000多首詩歌中,能夠清晰地看到他的抱負、對民間疾苦的關注和擔憂以及對自己不得志的苦悶。
▲杜甫畫像
在他寫下的20多首關于諸葛亮的詩歌中,有不少是傳世名篇,例如《八陣圖》、《諸葛廟》、《蜀相》、《閣夜》等。在所有的詩句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杜甫在巴蜀時期所寫下的詩歌《蜀相》中的最后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首詩不但成為了名篇,而且最后兩句14個字更是成為千古名句,現在常常入選中學課本,老師也要求我們要對其進行背誦,那么這兩句是為何如此出色呢?
02
結合整篇詩歌來看,從一開始杜甫就表達了對諸葛亮的認可。在三國時代雖然有三個政權成鼎足之勢,但是也有很多人認為蜀漢政權并非正統,而諸葛亮這個丞相也不是正統。杜甫在《蜀相》中,直接以“丞相”開篇,這說明在他心中,諸葛亮是一位正統名臣。這首詩的前四句是在描寫諸葛祠堂的景色,后四句則是簡單闡述諸葛亮的生平之事,最后兩句詩則是表述了諸葛亮未能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就去世,令人感到萬分遺憾。
▲影視劇中的諸葛亮(圖右)
杜甫曾經在巴蜀地區居住多年,見到了許多巴蜀人民崇拜諸葛亮的景象,也許他也深受這種現象的影響。當然杜甫十分景仰諸葛亮,并不僅僅是因為他是歷史上著名的丞相,這與當時的社會背景與杜甫本人的經歷有密切關系。杜甫出生于唐朝的繁榮時期——開元盛世,但是由于家道中落,所以杜甫參加科舉考試,想以此謀得一官半職。
▲安史之亂相關配圖
杜甫的科考之路并不順利,在第一次就遭遇了落榜。郁郁不得志的他,寄情于詩歌創作,他客居長安十多年,四處奔走獻才,希望以此得到權貴的賞識,但卻始終未能如愿。杜甫在安史之亂之前是一個小官員,但是隨著戰爭爆發,他也未能再繼續仕途。后來他還曾經被任命為左拾遺,但是僅僅上任三個月后,就因為觸怒了唐肅宗而被貶。此后幾經周折,杜甫全家來到了四川成都。
03
在這些顛沛流離的歲月中,杜甫親眼目睹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景象,對于朝廷的錯誤和無能他十分痛恨,對于遠在他鄉的親朋好友,他也無比惦念,所以他也十分希望自己能像諸葛亮一樣有匡扶濟世的大才。所以杜甫萬分推崇諸葛亮,這一點從他所寫的很多詩里都能看出。其實他對諸葛亮的種種欽佩和羨慕,主要都來源于對于當前社會的不滿以及對百姓遭遇的痛惜。在杜甫晚年的詩歌中,這一點表現得更為明顯。
▲唐朝百姓苦難遭遇相關畫作
杜甫從小接受的是傳統儒家思想的教育,與許多文人一樣,都有著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心和抱負。所以諸葛亮這樣的人,理所當然會成為杜甫心目中的榜樣,他不但渴望自己能如同諸葛亮一般有才能,更渴望能夠得到明君的賞識,為天下百姓帶來福澤。但是在杜甫看來,即便是有才能如諸葛亮,最終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就算“長使英雄淚滿襟”。
▲影視劇中的諸葛亮
對于現實社會也終究無能為力,更談不上什么救國救民,對于社會現狀的無奈及當時國家困境的迷茫,這就是其中所包含的深意。雖然杜甫在世時可以說得上是籍籍無名,但是后來他卻深受很多著名詩人推崇,例如韓愈、王安石、辛棄疾等人,直到現在杜甫流傳于世的名篇也有許多被選入了中小學教材。
結語
杜甫在《蜀相》這首詩中,不僅僅是在表達對諸葛亮的推崇和尊敬,更是以此來抒發自己苦悶的內心。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正是由于杜甫在仕途上不得志,所以他才能流連于社會底層,看到許許多多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寫下了那些膾炙人口的現實主義詩歌,成為了歷史的見證,一直傳頌到現在。
參考資料:
《三國志》
《蜀相》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