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不同于小說家、散文家,詩人往往成名比較早。原因其實很簡單,其它文學著作,需要歲月的積淀和作者本人的閱歷增長,詩歌則更依賴于天賦和靈感。所以,年少成名的詩人比比皆是。然而,在清朝有一位著名詩人沈德潛,卻經歷太坎坷,直到七十歲才名滿天下。
沈德潛在清朝詩人中的地位很高,尤其是他的《古詩源》、《唐詩別裁》、《明詩別裁》、《清詩別裁》等一系列著作,影響非常大。可是,這位詩壇巨匠級的人物,從22歲開始參加鄉試,一直到66歲還沒有能考中舉人。這四十多年時間內,他落第十七次,只看到失敗,沒有見過失敗的兒子。
這倒罷了,古代考不上進士的著名文人比比皆是,也許是不適合八股文,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完全可以以詩文贏取天下聞名。然而,在雍正十二年的博學鴻詞科考試中,他又被朝廷所斥責。雍正認為他的文章太過浮夸,沒有實干精神,甚至禁止他的詩歌流傳。
這無意在文學上判處了沈德潛死刑,完全不給活路。他在《寓中遇母難日》中也曾自怨自艾道“真覺光陰如過客,可堪四十竟無聞!”其實,哪里四十歲無聞,一直到六十多歲,他還是默默無聞。
一般來說,古代人壽命短,即便是現代人,這般年紀也可以認命了。可是,人生的起伏誰能說得清?就在乾隆三年,他終于在鄉試中中舉,而且在第二年,他居然又一舉考中了進士。此時的沈德潛,已經67歲了,別人退休的年齡,他剛剛正式參加工作。
接下來的發展,卻讓人更加目瞪口呆。他入仕后的第一個崗位,是七品的翰林編修,這本來是常規任命。可在短短半年時間,他就歷任左春坊左中允、翰林院侍讀、左庶子,直到四品侍講學士。這還不算令人驚訝的,幾年之后,他就被授予從二品的禮部侍郎。盡管起跑被人拉下一大截,沈德潛卻頑強地笑到了最后。
沈德潛的家里,五代都沒有出過官員。到底是走了怎樣的狗屎運,讓他一路飄紅呢?原來,70歲的老學究在侍奉乾隆讀書的時候,意外獲得了賞識。當時乾隆還只有三十來歲,看到滿頭銀發的沈德潛,心生不忍,決意讓他陪著散步,攜手共游翰林。
這一路必定不會太長,卻決定了沈德潛的一生。他跟著乾隆,隨問隨答,出口成章,妙語連珠。尤其是在對于詩歌創作方面,沈德潛更是出語驚人,完全沒有一般進士的腐儒之氣。這讓乾隆如獲至寶,心中恐怕還在暗笑自己父親雍正不識貨。從此之后,乾隆要么稱呼沈德潛為“老鴻儒”,要么稱呼他為“江南老名士”,態度十分謙恭。
光憑這次散步,那只是加深了乾隆對沈德潛的印象。沈德潛的飛黃騰達,與他的工作也不無關系。乾隆愛寫詩,這不僅是后世人熟知,在當時也很出名。沈德潛就負責為乾隆校刊《御制詩集》,為天子的詩歌潤色。乾隆的詩歌大部分拿不出手,經過沈德潛的修改,在今天依然拿不出手,但乾隆很滿意,這就足夠了。
對于這位老詩人,乾隆寵幸到了極點,他竟然還寫詩相贈:“我愛德潛德,淳風挹古福。”這已經夠肉麻了,但旁邊的御用文人錢陳群卻不敢提出異議,反而應和“帝愛沈潛德,我羨歸愚歸。”
只可惜沈德潛年紀太大,77歲時就向乾隆提出告老還鄉。乾隆很惋惜,但做出了一件非常轟動的事情,那就是給沈德潛的詩集《歸愚詩文鈔》作序。不光如此,乾隆還向沈德潛贈送了幾十首詩。詩寫得依然平庸,但卻將沈德潛比作李白、杜甫。這一下子,沈德潛的地位和名望,就已經牢不可破了。
關鍵是沈德潛還活得很久,九十歲的時候,乾隆加封他為太子太傅。每次下江南,沈德潛都被召見去接駕陪護。直到97歲時去世,乾隆還賜予太子太師,還親自寫了挽詩。
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乾隆與沈德潛這么好的關系,居然又發生了大逆轉的情節。沈德潛晚年編寫了《清詩別裁集》,在當時叫做《國朝詩別裁集》,居然將錢謙益列為詩家之首。乾隆很不高興,他說錢謙益是明朝降臣,不忠不孝,詩歌寫得再好,人品不行怎么能排第一,沈德潛是不是老糊涂了?
這本書還惹了兩個麻煩,一是寫了慎郡王胤禧的名字,乾隆評點說胤禧是皇叔,自己都不好意思直呼其名,沈德潛卻沒有規矩。二是雍正曾經點名封殺的文人錢名世,沈德潛卻將他的詩也刊印出來了。
關于這本書,乾隆很不滿意,但考慮到君臣相知二十年,只是認為沈德潛“老而耄荒”,并沒有深究。真正出事的是徐述夔案,這是乾隆發動的文字獄。徐述夔本人已死,除了掘墓鞭尸之外,也沒有別的辦法。但徐述夔的兒子、孫子全部被殺,而沈德潛居然還曾為徐述夔立傳,并稱他“品行文章皆可法”。
這一下,乾隆再也無法忍受了。他將所有的恩遇收回,剝奪了沈德潛的官銜、將其撤除賢良祠,甚至鏟平了他的墓地。乾隆還特意在《故禮部尚書銜原侍郎沈德潛》中寫道:
昨秋徐案發,潛乃為傳記。忘國庇逆臣,其罪實不細。用是追前恩,削奪從公議……蓋因髦而荒,未免圖小利。設曰有心焉,吾知其未必……
伴君如伴虎,莫如是也!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