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勘察加到北非摩洛哥,資深主筆帶你《穿越亞歐》

Advertisements

3月3日晚,主題為“向著渴望的遠方,出發”的《穿越亞歐》讀者見面會在北京市東城區美術館東街22號三聯韜奮書店二樓舉辦。《穿越亞歐》的文字作者蒲實和圖片作者于楚眾攜新書和讀者見面,暢談備受關注的旅游話題。

站在人本主義角度做“同情之理解”

蒲實和于楚眾分別是《三聯生活周刊》的資深主筆和攝影記者,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走南闖北,將過去十多年橫跨亞歐大陸之行串聯起來,形成了《穿越亞歐》這部新作。

活動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編輯張龍主持。張龍首先提出,后疫情時代,國人渴望著重新開始旅行,而如今的旅行面臨的問題不是如何到達、如何行走,而是旅者該看向何處、如何去看?兩位作者就此展開了他們的談話。

《三聯生活周刊》資深主筆蒲實

蒲實的旅行時間前后超過十年,地域分布跨越萬里,從俄羅斯遠東一路向西,經莫斯科、中亞、伊朗、德國直到摩洛哥,將這樣多元的旅行寫成一本游記的難度可想而知。她表示自己這本書的線索是一片土地的歷史和土地上的人的命運,她通過和當地人交談,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盡量呈現出他們的生活方式,并站在人本主義的角度去做“同情之理解”。

蒲實還為讀者講述了幾次印象深刻的旅行見聞。比如,她曾兩次去俄羅斯采訪,一次是西伯利亞堪察加地區,一次是到莫斯科、圣彼得堡。兩次對俄羅斯人留下的印象不太相同。

蒲實說:“比如堪察加和西伯利亞火車上遇到的俄羅斯人千奇百怪,從事什么職業的都有,開拖拉機的、農民、監獄里出來的人,莫斯科、圣彼得堡主要還是城市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我到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主要是為了寫歷史去的,跟當地人交往比較多。俄羅斯是非常深刻的民族,每個人平均受教育水平都非常高。對文學、藝術、音樂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娓娓道來。過去聽到的一些故事,即使經濟很蕭條,人都在捱餓的時候,俄羅斯人也愿意排長隊看芭蕾舞、聽音樂會。實地到那里發現他們確實是這樣的民族,有非常高的追求,而且有深度。”

《三聯生活周刊》攝影記者于楚眾

于楚眾是攝影記者,用圖片展示他看到的世界。于楚眾拍攝了書中伊朗德黑蘭和伊斯法罕的巴扎市場,有地毯商人、銀匠、銀行家庭、年輕人,形象都很鮮明。他坦言:“作為攝影記者我相對比較感性,看到什么觸動我,就會讓我按動快門。”其中一張照片拍攝于伊斯法罕三十三孔橋,照片上的小伙子帶著兩位記者去參觀領略當地的風情。于楚眾說:“這是一個熱愛音樂的小伙子,不僅熱愛音樂也熱愛攝影,我覺得他的眼神深深打動了我。他拿起樂器彈奏得像模像樣。這張照片不是擺拍,是抓拍,他拿起樂器就沉浸在文化里,感覺他們好深愛自己的文化,因為彈奏的是伊朗傳統音樂。”

拍攝人物的難點是讓對方“不要注意攝影師”、放松下來,于楚眾講述了如何讓對方卸下包袱。此外,于楚眾近日還作為攝影記者采訪了土耳其地震,他與讀者分享了這段經歷。

讀者見面會的最后是互動問答環節。讀者和作者互動踴躍,作者對未來的旅行也做了展望,希望在后疫情時代重新開始旅游,了解更多土地和土地上的人。

一本有別于尋常的旅行記事

《穿越亞歐》是一本從2010年至2020年穿越亞歐大陸的旅行隨筆。在俄羅斯,作者淺觸堪察加,坐火車穿越遼闊的西伯利亞,體驗了俄羅斯式的荒野意趣;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這兩座城市的日常生活中追尋歷史之痕。以此為起點,作者探訪了封閉、傳統文化發達的中亞城市阿拉木圖、阿斯塔納、撒馬爾罕、布哈拉、德黑蘭、庫姆,也與背負沉重歷史包袱的柏林人展開了深度對話,在神秘浮華之城卡薩布蘭卡、拉巴特聽一段人生故事,獲得另一種人生啟示。新與舊、歷史與現實、記者的觀察與當地人的講述,復調敘述貫穿始終,形成了這本有別于尋常的旅行記事。

記錄旅行的方式很多,《穿越亞歐》在這里為我們展示了一個人本主義的可能性,一饗熱愛旅游、熱愛人文的讀者。

南都記者 黃茜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

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