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2月17日,重慶市作家協會第五屆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紅巖干部學院召開。會上,舉行了第九屆重慶市文學獎(含少數民族文學獎)頒獎儀式,包括重慶一中退休教師鄧曉燕的詩集《白火焰》在內的19件作品獲獎。
頒獎儀式現場(央廣網發 重慶一中供圖)
《白火焰》的頒獎詞這樣寫道:“鄧曉燕的詩集《白火焰》,以現代女性的獨特視角,對當下女性知識分子的生活進行了詩意的解析和重構。詩人思維睿智,情緒飽滿,意象新奇,詞語多姿,善于融入時代,緊扣靈魂,直達崇敬。作品張揚女性意識,彰顯出嶄新的審美態度。詩人在移情和共感中,讓白火焰輻射出迷人的熾烈和通透,閃爍著現代詩歌的純凈光芒。”
詩集《白火焰》(央廣網發 重慶一中供圖)
據悉,鄧曉燕于2008年開始寫詩,在教學之余創作了八百余首詩歌,多首詩歌發表于國家級、省級刊物,出版《白火焰》《格子里的光芒》詩集,她說:“我太愛寫詩了,詩就是我一生一世的情人。但我從不構思詩歌,構思的詩歌不是詩。”
鄧曉燕認為:“好的文章,深入骨髓,是從生活中感悟出來的。”她喜歡大自然,喜歡外出感悟人生,因為感悟愛,因為熱愛生活與文學創作,鄧曉燕也時刻保持著年輕的樣子,她喜歡穿漂亮的衣服,把心態維持在最年輕的歲月里,這些年輕的元素,也讓她的詩歌創作靈感源源不斷。
離開教學崗位前,鄧曉燕是重慶一中的高中語文老師,即便是退休了,鄰居和朋友總忘不了她的老師身份。
對于兩個身份的轉換,鄧曉燕覺得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她認為,“詩人”是通過文學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或對世界的看法;“教育者”是通過教學形式或內容向學生輸送知識、文化和對世界的理解。這兩者關系密切但角色不同,有相互促進的作用和雙贏的效果。
鄧曉燕覺得,詩歌對學生肯定有較大的影響,因為詩歌不管是抒情性還是批判性,對學生的各方面成長都是有益的。“我們不說詩的語言對學生作文語言有靈氣的影響,我們只說詩歌的思想,對人性美的歌頌、對人生向上的力量的啟示、對世界的愛,這些對學生的成長都有很大的作用。而且詩的語言不僅美,篇幅又是文學體裁中最短的,這就更容易受到感染和喜愛。”
據了解,詩集《白火焰》收錄有126首詩,是從鄧曉燕2011年到2019年期間寫的600多首詩中優選而出的,其中百分之九十的詩都在省級刊物上發表過。
整部詩集共有五輯,有對人生難以把握的內心矛盾與糾結,有甜蜜的、有憂傷的、有光亮的、也有陰影的;有對人性進行反思或批判的;有展示情感上的愛與恨、妥協與抗爭的;還有不少寫大自然的詩歌,對祖國河山的贊美或對美的體味。
在《白火焰》這本詩集的序上,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張清華這樣評價道:“曉燕寫出了有光亮和溫度的詩,它們是日光夢,但更是生命本身的反射與鏡像,是精神的自傳。僅憑這一點,我也應該祝賀她。”(羅偉強)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