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屬圭亞那:想讓我從法國獨立出去?門都沒有

Advertisements

歐盟的最西邊在哪里,是歐洲的葡萄牙嗎?不,是南美洲的法屬圭亞那。

法屬圭亞那位于南美洲的東北部,是法國的海外省,也是南美洲唯一沒有獨立的國家。在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法屬圭亞那的西邊,隔著蘇里南,還有一個叫圭亞那的國家。

那么問題來了,法屬圭亞那和蘇里南,圭亞那是什么樣的關系?現在都21世紀了,殖民地作為上幾個世紀的遺留問題,為什么還沒有在這片土地上得到解決?法屬圭亞那這個地區,為何直至今日仍未獨立呢?

英屬、荷屬和法屬圭亞那

法屬圭亞那從前是法國的殖民地,現在屬于法國的一級行政單位(類似于省級),他并不是一個主權國家,這與他的鄰國蘇里南以及同名國家圭亞那不同。

歷史上,這三個地區都叫圭亞那,歐洲的殖民者們曾在這里反復爭奪。現在的圭亞那,全名叫圭亞那合作共和國。圭亞那在1831年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被稱為英屬圭亞那。二戰結束后,圭亞那于1953年取得了自治權,并于1961年成立了自治政府,正式成為一個主權國家。

蘇里南的情況與英屬圭亞那類似。17世紀中葉,英國殖民者占領了蘇里南,后來,荷蘭和英國簽訂了條約,用自己的殖民地新尼德蘭,換取英國手中的蘇里南。拿破侖戰爭期間,英國人再次占領了這里。19世紀初,第二次反法同盟破產,英國人依據亞眠條約又把蘇里南還給了荷蘭,從此,蘇里南被稱為荷屬圭亞那。

二戰期間,美軍還一度占領過蘇里南,1975年,蘇里南正式脫離荷蘭獨立,成為了一個主權國家,荷蘭到最后什么也沒撈著。順帶一提,荷蘭為換取蘇里南而割給英國的新尼德蘭,現在叫紐約,這或許是殖民史上一筆很大的虧本買賣。

圭亞那、蘇里南的前身分別是英屬圭亞那和荷屬圭亞那,這兩位都順應時代潮流獨立了,隔壁的法屬圭亞那又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法國人表現得太硬氣了,讓法屬圭亞那一直沒機會獨立呢?

事實恰恰相反,是法屬圭亞那的人壓根就不想獨立。下面我們就著重講一下法屬圭亞那。

法屬圭亞那

加勒比人和印度安人是法屬圭亞那的原住民。15世紀末,哥倫布最早發現了圭亞那海岸,不久后,歐洲殖民者就踏足了這片土地。17世紀初,法國人在圭亞那建立了殖民點,這片土地開始被法國、英國、葡萄牙、荷蘭互相爭奪。

爭斗的結果就是英法荷分區占領了圭亞那,葡萄牙人的勢力被趕了出去。1816年,法國人占領的這片土地,被稱為法屬圭亞那。不過葡萄牙人并不虧,他們占領了巴西,頂上好幾個圭亞那。

法屬圭亞那位于南美洲的東北部,瀕臨大西洋,有300多公里的海岸線。他西接蘇里南,南鄰巴西,面積達8.35萬平方公里,與我國的重慶市相當,是法國最大的海外省。

法屬圭亞那的人口約為29萬人,且90%居住在大西洋沿岸。法屬圭亞那境內連接蘇里南、巴西以及國內各地區的主要公路,就是沿大西洋修建的。法屬圭亞那的地勢北低南高,北部沿海地帶是16-48公里寬的多沼澤沖積平原,南部內陸地區則是多丘陵河谷的東圭亞那高原。名為高原,實際上并不高,與蘇里南接壤處的米塔拉卡峰,是法屬圭亞那的最高點,海拔只有690米。

法屬圭亞那屬于熱帶雨林氣候,降水豐富,年降雨量達到了2500毫米以上,沿海地帶的降雨量更是超過了3000毫米。高溫高濕使得內陸地區十分悶熱,不宜居住,這也是法屬圭亞那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的原因。

法屬圭亞那每年有兩個雨季,分別是4到6月,11月到次年1月。但與一般的雨季不同,這里的降雨多為驟雨,極少出現陰雨連綿的情況,這為航空航天事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氣象條件。

1946年,法國宣布法屬圭亞那是自己的一個“海外省”。隨后,很多法屬圭亞那的土著,順應當時世界上的民族獨立浪潮,號召獨立、自治。但一輪民意調查下來,法屬圭亞那只有5%的人支持獨立,那這又是為何?

風格迥異的殖民政策

首先,這要“歸功于”法國不同于其他國家的殖民政策。

其他西方列強把殖民地看作是自己的“產業”,在他們眼里,殖民地就是用來壓榨的。

英國人比較“精明”,他們的政策是在殖民地尋找代理人,實行間接統治。英國人積極尋找殖民地的“優秀”內奸和帶路黨,或者與地方勢力頭目“合作”,把這些人作為英國的“精英代理人”。然后英國扶植這些人的力量,通過“精英代理人”監管他們各自地區的民眾。最后,英國只需派殖民地總督管理這些“代理人”,就可以達到間接統治殖民地、收割殖民地財富的目的。

比較典型的例子是英屬印度,英國駐印度總督與印度的土邦酋長就符合這一關系。

英國的另一種政策是,在新開拓的地區設立議會和總督,給予其充分的自治權和自主經營權,然后再將當地的物產運回歐洲經營。這種做法更偏向讓其“自治”,類似于宗主國和藩屬國的關系,比較典型的就是獨立前的美國。

美國人則比較“懶”。師出英國的美國連總督都懶得派,多數情況是直接扶植當地人當殖民地領袖。 不管是百年一遇的“昏君”還是千年一遇的暴君,美國都不在乎,只要立場親美,美國人都可以扶持。然后美國就與“殖民地領袖”狼狽為奸,在殖民地“做生意”。美國通過雄厚的資本實力,以及在殖民地的一系列特權,來壟斷當地產業,壓榨當地人勞動力,搜刮殖民地財富。

“殖民地領袖”的作用更多是體現在幫美國人維安上。一旦“殖民地領袖”不聽話,或者殖民地的人民“造反”,建立了排斥美國的政權,那中情局就來活兒了。中情局搞不定的話,美國海軍了解一下。這種做法放在當今世界,對于“主權國家”依然適用,一票拉美國家就是很好的例子。

當然,也有比較殘暴的列強,比如葡萄牙和西班牙。他們選擇直接統治殖民地,將殖民地看作是國家的能源電池,對其進行殘酷的壓榨和掠奪。就比如在圭亞那所處的南美洲,很多國家在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期間,不被允許發展農業,只能開采礦石和生產經濟作物,供這些殖民者運回歐洲獲利。

相比之下,法國對殖民地,就屬于比較“用心”的那個。

法國的管理方式也傾向于“直接管理”,法國幾乎將殖民地視為是自己的領土,不但向殖民地派遣法國總督,同時規定殖民地的行政人員,也盡量是法國人或者親法派,官方語言也必須是法語。法國還在殖民地開展以法語為主的公立教育體系(當然,不是面對平民百姓的),培養親法人才,賦予他們法國公民權,還時不時地出錢資助這些人到法國本土“留學”。

雖然本質上仍是掠奪資源,但如果說其他列強是將殖民地當作飯堂和廁所(供應原料、傾銷商品)的話,那法國就是把殖民地當作了自己的后花園。

一番操作下來,本就文化底蘊不足的殖民地地區,漸漸對法國產生了文化認同感。比如在二戰前,法屬西非地區的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是法國人。時至今日,法國依然是在非洲最有影響力的國家。

法屬圭亞那曾是法國流放犯人的地方,類似于澳大利亞。有很多法屬圭亞那人是法國人的后代,或者擁有法國血統,再加上法國在殖民地實行的這些政策,就使法屬圭亞那與法國產生了認同感。

馬克龍

法國的反悔

我們一提到殖民地,就會想到殖民地人民受到殖民者的壓迫,早期的法屬圭亞那也確實如此。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殖民地和殖民者竟變得越來越融洽。當今社會,殖民地在殖民者心中的地位更是越來越重要,政治地位越來越高。

二戰中,法國戰敗投降。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為了跟法西斯作戰,不斷拉攏法屬殖民地,給予了殖民地很多承諾。于是,為了“光復法國”,很多殖民地人跟著自由法國南征北戰,既出人又出力,為世界反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到了戰后,法國人卻反悔了。當時的法蘭西第四共和國,只想把殖民地人當“二等人”看待,不想給他們真正的權力。這一做法很快在殖民地引發了轟轟烈烈的獨立運動,阿爾及利亞便是獨立運動的代表。

此外,與阿爾及利亞有著相同遭遇的,還有越南和馬達加斯加。法蘭西第四共和國除了征稅,就是跟這些殖民地打仗,戰爭最終拖垮了第四共和國。

1959年,戴高樂復出并當選了法國總統,法國第五共和國時期開始了。

戴高樂

他們給的太多了

戴高樂上臺后,改變了第四共和國的政策。法國開始將殖民地視為自己的領土,對于選擇留下來的前殖民地,法國更是將其作為本土來管理。

法屬圭亞那就吃到了這一輪紅利。法國將法屬圭亞那當作自己的海外省,由中央政府直接統轄,并給予了當地人很多的津貼,當地人能夠享受到與法國本土人民相同的社會保障和福利待遇。

同時,法國每年都會給法屬圭亞那提供大量的經濟援助,2017年,法屬圭亞那的人均GDP達到了驚人的1.8萬美元,放在全球范圍內都是領先水平,遠高于隔壁獨立的圭亞那和蘇里南。在這樣的情況下,法屬圭亞那人自然不會去鬧獨立。

60年代,法國在法屬圭亞那中部的庫魯,建立了法國航天中心。前面我們提到過,法屬圭亞那的氣象條件,非常利于發展航空航天事業。而且法屬圭亞那位于赤道地區,與中高緯度的歐洲相比,地球自轉帶來的離心力更高,更有利于火箭發射。

后來,法國與歐洲航天局合作,在法屬圭亞那建成了由法國領導的歐洲航天發射中心。作為歐盟的火箭發射基地,法屬圭亞那從歐盟那里拿到了大量的補貼。很多歐洲人為了觀看航天發射場,選擇來到法屬圭亞那旅游,又給當地增加了不少就業崗位,帶來了大量的旅游收入。

法國雖不比中美俄,但軍事實力也位于世界前列,在法國的庇護下,世界上基本沒有哪個國家,敢打法屬圭亞那的主意,法屬圭亞那連軍隊都省了,國際環境還要比鄰國安全的多。

法屬圭亞那只有29萬人,作為法國擴大國際影響力的標桿,法國愿意養,也養得起他。法屬圭亞那這邊,在對比了其他南美國家的境況后(可參照上文美國“殖民主權國家”的做法),還是覺得跟法國混比較好。

現在,法屬圭亞那生活得很滋潤,別說主動要求獨立了,趕都趕不走。沒辦法,法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

2010年,法國想要擴大法屬圭亞那的自治權,法屬圭亞那在經過全民公決后,毅然拒絕了法國的提議。 按照法屬圭亞那人的說法:你這是想讓我們獨立嗎?門都沒有!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

精選推薦